教師資格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> 綜合素質 > 小學 >
來源:中公教師網 時間:2021-09-22 18:33:27
恍惚之間,2021年下半年全國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又要來了!本期,就帶大家感受一個關于“部分少數民族建筑的式樣及特點”的知識,我國民族眾多,更多的民族建筑樣式正是中華大地最亮麗的點綴。
一、蒙古包
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,蒙古包呈圓形尖頂,頂上和四周以一至兩層厚氈覆蓋。普通蒙古包,頂高10-15尺,圍墻高約50尺左右,包門朝南或東南開。包內四大結構為:哈那(即蒙古包圍墻支架)、天窗(蒙語“套腦”)、椽子和門??雌饋硗庑坞m小,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,且空氣流通,采光條件好,冬暖夏涼,不怕風吹雨打,非常適合于經常轉場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。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區分大小,通常以偶數,從4-12個不等。
二、白族瓦房
為白族民居,廣泛采用石頭為主的建筑材料。“大理有三寶、石頭砌墻墻不倒”,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。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、砌墻壁,也用于門窗頭的橫梁。白族瓦房飛檐高翹,斗拱別致,鏤空花枋,重視門樓建筑和照壁門窗雕刻,以及山墻彩繪的裝飾藝術,具“粉墻畫壁”的裝飾特色。
三、彝族土掌房
彝族土掌房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,多建于斜坡上,多為平房,部分為二屋或三層。以石為墻基,用土坯砌墻或用土筑墻,墻上架梁,梁上鋪木板、木條或竹子,上面再鋪一層土,經灑水抿捶,形成平臺房頂,不漏雨水。房頂又是曬場。其層層疊落,相互連通,遠遠看去甚是壯觀,后期彝漢混居,融合了部分漢族民居的特點。
四、黎族船型屋
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種,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區。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,故以船型狀建造住屋,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(落地式)船型屋之分。其圓拱造型利于抵抗臺風的侵襲,架空的結構有防濕、防瘴、防雨的作用,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、隔熱功能。
五、哈尼族蘑菇房
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。哈尼族居住在向陽的山腰,依傍山勢建立村寨。其狀如蘑菇,由土基墻、竹木架和茅草頂構成。屋頂為四個斜坡面。造型美觀,冬暖夏涼。房子分為三層,底層關牛馬堆放農具等;中層用木板鋪設,隔成左、中、右三間,頂層則用泥土覆蓋,既能防火,又可堆放物品。
六、布依族石板房
多為干欄式樓房或半邊樓式的石板房。貴州的鎮寧、安順等布依族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。石板房以石條或石塊砌墻,墻可壘至5至6米高;以石板蓋頂,風雨不透。除檁條、椽子是木料外,其余全是石料,甚至家用的桌、凳、灶、缽都是石頭鑿的。石板房冬暖夏涼,防潮防火,只是采光較差。
七、哈薩克族氈房
為逐水草而遷徙的哈薩克族,在春、夏、秋三季居住的一種易于支撐和拆卸的氈房。氈房上部為穹形,下部為圓柱形,四壁有網狀的木桿搭成整個氈房的骨架,再用芨芨草制成的席子圍住,外包白氈。氈房內,靠門的前半部分放物品用具,后半部分住人和待客。內部四周掛壁,地上花氈,幔帳皆刺繡藝術品,充滿藝術特征。
八、吊腳樓
也叫“吊樓”,為苗族(重慶、貴州等)、壯族、布依族、侗族、水族、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。吊腳樓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,依山靠河就勢而建。其屬于干欄式建筑,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。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,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筑。
九、侗族鼓樓
流行于貴州、湖南、廣西地區。鼓樓通體全是防腐木結構,鑿榫銜接,嚴密堅固,可達數百年不腐不斜。其高聳于侗寨之中,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呈寶塔形,瓦檐上施以彩繪或雕塑,五彩繽紛。在古代,侗族鼓樓還有作為開會場所、外敵入侵鳴鼓警示等作用。
十、傣族竹樓
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,一種干欄式建筑,主要用竹子建造,因而稱為“竹樓”。建筑四無遮欄,牛馬拴束于柱上。上層近梯處有露臺,轉進為長形大房,用竹籬隔出主人臥室兼重要錢物存儲處,其余為一大敞間。樓中央的火塘,日夜燃燒不熄。建筑極為便易,但也易腐,每年雨季后須加以修補。
相關推薦:
微信:中公教師考試
中公教師官方微信
微信:中公教師資格考試
共享資訊全面備考
中公教師題庫
隨時隨在線做題
視頻號:中公教師考試+
碎片時間也能學習
本欄目為您提供教師資格筆試知識點-部分少數民族建筑特點_中公教師網 ,更多教師資格筆試知識點-部分少數民族建筑特點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,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